IBM、谷歌等大佬看好醫療健康物聯網,出招抗擊癌癥
如何治愈癌癥是目前科學領域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是懸在每個人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引發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技術巨頭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紛紛加入醫療健康物聯網,智慧醫療界出招來抗擊癌癥。

盡管谷歌、IBM等公司因為計算機或互聯網等聲名大噪,但現在,他們開始投入到了抗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出奇招,希望能盡快治愈癌癥。甚至有公司表示,其研發的最新方法或能在10年內鏟除癌癥。
朗銳慧康了解到,IBM和東京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將攜手開發利用“沃森”治療癌癥的方法。IBM將把日本國內外論文和藥物的效能等最新數據輸入“沃森”;研究所的科學家將輸入從日本癌癥患者的血液和組織中提取的基因數據等。“沃森”將根據數據庫,最短10分鐘左右,就能提出副作用少、療效更好的藥物等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據悉,他們利用此方法,判斷出一名60歲女性患有罕見的白血病,并向研究人員提出了治療方案,為這名女性的康復做出了重要貢獻。而 “沃森”目前已學習了60萬份醫療證據報告和150個病人的病例及臨床試驗報告,可幫助醫生為病人設計出更精準的癌癥治療方案。
谷歌機器學習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將復雜的癌癥放療方案流程化,希望能縮短治療時間,從而大大減輕醫生負擔和病人痛苦。
與倫敦大學學院醫院合作,分析700名曾患頭頸癌的病人的掃描圖像,創建一種算法,學習醫生在放療過程中是如何決策的,最終實現自動“分割”掃描,為醫生減輕負擔。“分割”是指醫生給癌癥患者做放療時,需要人工繪出放療區域,找準射線掃描部位殺死腫瘤細胞,盡量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傷害的過程。
不過,最終是否減少放療程序仍由臨床醫生決定,但他們希望能將“分割”過程從4小時縮減到1小時左右。此外,這種算法還能用于其他癌癥的治療。

對于大佬們采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的方法來研發對抗癌癥的行為,朗銳慧康一直都保持高度關注,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檢查儀的設計、開發技術的公司,朗銳慧康要求自己與時俱進,利用最先進的技術武裝自己,研發出屬于國人自己的高水準的醫療機器。
盡管IBM、谷歌在抗擊癌癥的方法各異,但殊途同歸,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拔除人類文明史上的“毒瘤”——癌癥。
本文由朗銳慧康編輯整理(www.rewshpost.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熱門資訊
- 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 可穿戴醫療設備助力智慧醫療高速發展
- 互聯網+醫療,讓就醫更智能。
- 火熱的AI+醫療背后,企業如何盈利?
- “互聯網+醫療”版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怎么...
-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前景巨大...
- 健康一體機,更好的服務于百姓。
- 智能可穿戴設備助力老年健康市場。
- 讓問題疫苗無所遁形 區塊鏈在醫藥追溯領域...
- 大數據對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轉型升級
- 未來高端醫療器械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
- 國內遠程醫療市場快速增長
- 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
- 分級診療政策強力推動 醫療器械POCT高速發...
- 未來人工智能對中醫的發展影響
- 數據挖掘在醫學大數據研究中的應用
- 人工智能的興起為醫療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縣域醫療崛起 建設獨立檢驗中心成為硬指標
-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趨勢